CRI簡介:

法國的文學、哲學與文化理論位居世界主流地位,二十世紀的結構主義、存在主義、現象學、解構主義、精神分析、詮釋學等主流理論均來自法國。為提昇人文研究的國際影響力,本計畫籌備在台灣設立法國異邏輯想像研究中心(Centre de Recherches sur l’Imaginaire,簡稱CRI)的亞洲辦公室。與法國人文理論同步研究與發展,立足國際人文理論研究領域的最前線。

2013年12月1日 星期日

泉鏡花和《高野聖》

泉鏡花和《高野聖》

篠田知和基

現代日本,泉鏡花是幻奇美學的代表作家,其最主要的作品是《高野聖》(註1),然而這是一部很難解讀的小說。雖被認為是一部幻奇經典之作,但在《高野聖》中,我們卻無法找到任何幽靈、鬼魅的蹤影。故事的離奇性雖令人感到不安,但卻也十分引人入勝。故事中的女主角是一個像是魔法師般的人物,但實際上她是否真的有魔法,故事並沒有明確指出,只是影射她有魔力。那麼,在這個文本中,究竟包含著什麼幻奇元素?

化緣的和尚從山裡出發,來到一間地處偏僻的屋子。這裡住著一位美麗的女人和看似智力發展嚴重遲緩的男孩。和尚請求屋主招待他,女主人答應讓他住一宿。第二天,和尚重新踏上旅途,卻後悔離開了可以與之共渡一生的美麗女子。

故事裡沒有任何幻奇的事物。那些常理不可能發生的事情都只是含沙射影地帶過。故事一開始,和尚有個旅途同伴,他讓這位同伴先走。到達與世隔絕的屋子之後,和尚看到一匹頑強反抗的馬,女人後來在馬的面前脫去自己的衣裳,成功馴服了馬兒。

荒謬的是(註2),故事的敘事者暗示那匹馬是他的旅途同伴,因此也就表是他的同伴被變成了一匹馬,不過這一切並沒有被證實。女人邀請和尚在河裡沐浴,接著她自己脫去身上的衣物,這也是一件很荒謬的事情,至少對現代的讀者而言。但即使這些事情看起來十分荒誕不經,也還不到幻奇的程度(註3)。

但事故事理還有第四個角色,老馬伕。他對所有事情的來龍去脈提供了一個奇怪的解釋,這個解釋還說得上是能讓故事幻奇或是怪異一點兒的地方。據老人所言,女主人常常將旅人變成動物,而就在這天,有個旅者被她變成馬。然而,這個說法並沒有將事情交代清楚。此外,這一切可能都只是老馬伕為了把人趕走而捏造出來的靈異故事,沒有證據可以支持他的說法。

2013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全球異邏輯想像研究衛星中心聯絡資料

全球異邏輯想像研究衛星中心聯絡資料


阿爾巴尤利亞.羅馬尼亞
ALBA IULIA - ROUMANIE - Centrul de cercetare a imaginarului « Speculum »



  • Dir. Mircea BRAGA, Université « 1 Decembrie 1918 » – Faculté d’histoire et philologie – Département de Langue et Littérature roumaines, Alba Iulia, Roumanie
  • Email : mirceabraga@gmail.com
  • Dir. exécutif: Gabriela CHICIUDEAN
  • Email: gabitoamna@yahoo.com

昂熱.法國
ANGERS - FRANCE - Centre, Studies and Research on imaginary, writing and culture (CERIEC)



昂熱.法國
ANGERS – FRANCE - Circle of Anthropological Research on imaginary (C.R.A.I.)


  • Dir. Georges BERTIN, IFORIS (Institut de Formation et de Recherche en Intervention Sociale), 4 rue Georges Morel, 49045 Angers Cedex 01
  • Tél. : 02 41 22 17 30
  • Fax 02 41 22 17 39
  • Email : georges.bertin49@wanadoo.fr
  • Site : http://www.iforis.fr

巴塞隆納.西班牙
BARCELONE - ESPAGNE - Grup de Recerca sobre Estructuralisme Figuratiu (GREF)


  • Dir. Fatima GUTIERREZ, Departamento de Filología Francesa, Facultad de Letras, Edificio B, Universidad Autónoma de Barcelona, E-08193 Bellaterra (Barcelone) Espagne.
  • Tél. : 34 93 581 23 14 ou 34 93 581 14 10
  • Fax 34 93 581 31 71 ou 34 93 581 20 01
  • Email: fatima.gutierrez@uab.es
  • Site : http://seneca.uab.es/filfrirom/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台灣想像研究中心介紹

台灣異邏輯想像研究中心亞洲辦公室籌備處.歐盟研究中心
國立東華大學.陳鏡羽教授

Taiwan – Centre Research for the Imaginary, Preparatory Office Asia, European Union Research Centre,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Taiwan

Dir. Prof. Dr. Fanfan CHEN


一、研究領域

(1) Research fields

(一)詩學與異邏輯想像
  • 陳鏡羽 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 趙順良 助理教授.國立政治大學英國語文學系
  • 漢明遠 助理教授.慈濟大學英美語文學系

(a) Poetics and the imaginary
  • Fanfan CHE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nglish,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 Shun-liang CHAO,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nglish, National Cheng Chi University
  • Mike HEMSLEY,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zu Chi University 


(二)台灣原住民異邏輯想像
  • 童春發 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民族語言與傳播學系
  • 巴奈.母路 助理教授.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學系

(b) The imaginary of Taiwanese aborigines
  • Chun-Fa TUNG,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Indigenous Languages and communication,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 Banai MULU, Department of Ethnic Relations and Cultures,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三)哲學、科學與異邏輯想像
  • 黃冠閔 副教授.國立政治大學哲學系/中研院中國文哲研究所 副研究員
  • 林信鋒 教授.國立東華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 李家沂 副教授.國立交通大學外國語文學系
  • 張伯浩 助理教授.國立東華大學電機工程學系

(c) Philosophy, science and the imaginary
  • Kuan-min HUANG, Associate Research Fellow, Institute of Chinese Literature and Philosophy, Academia Sinica /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Philosophy, National Cheng Chi University
  • Shinfeng D. LIN,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 Chia-yi LEE, Associate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National Chiao Tung University
  • Po-Hao CHANG, Assistant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四)中國神怪故事
  • 王國良 教授.台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研究所
  • 劉惠萍 教授.國立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

(d) Chinese imaginary stories
  • Kuo-liang WANG, Professor,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nese Documentation and Folk Arts, 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 Hui-Ping LIU, Professor, Department 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National Dong Hwa University

2013年11月1日 星期五

日本幻奇文學

日本幻奇文學

篠田知和基

隨著理性觀念的發展,人類面對不可能的現象產生的經其感受,已被焦慮感取代,因為理性思維無法承認不可能發生的現象。然而這些不可能發生的事物依舊在某處窺視我們,成為幻奇概念的起源。因此世界觀必須是理性的,幻奇文學才能產生,人們相信,一切都是可以解釋的;但終究,無法解釋的事情發生了,它顛覆了現代人的確實感。(註1)

古代,人與非理性的世界共存,一切都可能發生。可能與不可能之間的區別在當時並不存在,發生不可能的事物,沒有人會驚訝。然而,並不是單純如此。現代理性主義確立之前,有特別明智的人存在;而在理性的時代,依然有不理性的人相信鬼魂。尤其在寫作和閱讀的當下之間還存在著差距,作品常提到在遙遠的過去發生的怪異事件,在過去的時代,同樣的怪異一點都不會令讀者不安,但在今日閱讀的時候,卻令人感到不安。

法國文學中的幻奇概念由卡斯泰(Pierre Castex, 1924-1991)(註2)和范克斯(Louis Vax, 1924-)(註3)建立,後來由托多洛夫(Tzvetan Todorov, 1939-)(註4)重新探討。法國大革命廢除了舊政體,將國王處死,造成18、19世紀間的斷層。在此之前,國王和教會保證神秘的存在;相對的,神秘使得王室權威牢不可破。人民認為王室的權威來自於上天,儘管有怪異的事情發生,人民都以奇妙的超自然效果來解釋,並且還家上王室的保證。但王室的影響力不再之後,就必須用另一種方式解釋這些怪異的現象,然而卻察覺到有太多的無法解釋的現象。

即使如此,在面對怪異、無法解釋的事物時,王室系統並非一直能夠有效地保護人民。尤其是日本,現代早在帝制廢除前已經開始。另言之,明治維新促使日本對現代世界開放,但革新並沒有廢除專制政治的系統,相反地,日本是以天皇的回歸,強化了現代化。(註5)

2013年10月9日 星期三

科技大國 vs. 科幻大國

科技大國 vs. 科幻大國
Hi-Tech Superpower vs. Sci-Fi Superpower

鄭運鴻
【中華科幻學會】會長



壹、「科技大國」

近年來,華人社會意識到,若要讓「廿一世紀是中國人的世紀」不淪為一句華麗口號,發展科技重點產業似乎成為不可避免的顯學。然而,除了一片急起直追、迎頭趕上的激情之外,在領導性與指標性的創新科技發展成果上,似乎一時無法取得顯著的成果。舉台灣一地為例,縱然身為華人社會高科技製造業的龍頭,但仍無法擺脫被戲稱為「阿信經濟體角色」的代工位置(註1)。縱然,在全球資本主義再結構的現實情境下,如此的角色扮演有著特定的脈絡限制。但當哪天時機成熟,華人社會想一躍成為「科技大國」時,我們是否早已做好準備?

在此,我擬先將「科技大國」做個分析性的定義,以利後續討論進行。此處所言之「科技大國」,指的是「在特定的時間點上,針對人類社群整體產生結構性重大影響的科技項目,具備開創性與實驗性的持續研發能力,且其研究與執行成果並具有指標性與領導性地位之國家(state)」。

如此定義,對應的是一種「探險」與「前導」的特質,強調在特定科技項目的發展上,做嘗試性的研究與高風險的投資,因而取得領導性的地位。例如當前美國的太空科技和日本的機器人產業即屬此類。自二戰之後,世界各國相繼投入太空科技發展至今,美國仍是目前唯一擁有可重複執行任務之最先進太空梭技術的國家;而日本的機器人產業領導地位,無論從質(本田擁有目前世上最先進的兩腳步行機器人技術)或量(據日本機器人工業會公布的數字,日本2000年機器人製造企業有153家,機器人產量約五十一億四千八百萬美元,出口逾五成,全球使用約七十萬台機器人裡,將近四十萬在日本(註2))上來看,「機器人王國」之名都當之無愧。而台灣最引以為傲的晶圓代工產業,雖擁有世界第一的頭銜(註3),但其研發焦點與風險均集中在製程的最佳化與經濟化上,對應的是一種「耕耘」和「輔助」的特質,是以不納入此地「科技大國」的討論範圍中。

若我們接受上述對於「科技大國」所下的定義,也同意美國與日本──分別以太空科技與機器人產業兩個特定項目──切合「科技大國」的名銜。那麼,試圖從兩個案例特定的發展脈絡與發展經驗當中,尋找出其中關鍵性的作用力所在,或可作為華人社會發展的參考。

自然,「科技大國」之所以成其為「科技大國」,背後因素絕不單純:從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等面向,皆有特定力量影響促成。要想解析出所有的作用力並分析其複雜深化的交織互動,無異是一件不可能的任務,也是一件不必要的工作。在此,筆者擬將分析範圍加以限定,從吾人發展經驗的關切之處切入著手。

在近年來台灣發展高科技產業的經驗中,碰到的最大難題就是「創意科技產業」的發展瓶頸。無論政策關切與否,無論屬於軟體、硬體或其他相關領域,具有高實驗性質與高投資風險的科技項目,總是以失敗收場居多。所以透過對美日經驗的考察,或許我們應該設定如下的提問:「科技發展的創意從何而來?特定科技創意的發展前景有無判定法則可尋?創意科技能否找到永續經營的動力?」

這樣的提問,牽涉到的已不光是對科技產業面向的專業關注;更重要的,則是對久被忽視的科技人文面向之廣泛思維。畢竟,無論政治、軍事、經濟、社會……等等力量在科技發展的場域中起著如何重要且複雜的角力作用,其中主事的最基本單位,仍是一個個具有自由意志的個人,而這些個體所擁有的溝通語言、文化習性、群體特質和集體意識,也會結構性地影響(並限制了)特定科技項目的發展潛力和想像空間。

讓我們先從兩則故事談起。

2013年10月5日 星期六

科幻小說:由科學神話想像到現代虛幻想像

科幻小說:由科學神話想像到現代虛幻想像

Roger Bozzetto

I. 虛幻想像的形式

I.1 古代神話及其扮演的角色

我們或許會訝異看到大眾文學的作品(科幻小說一向被視為大眾文學)晉級為學術研究對象的行列。尤其是以漫畫、充滿引人注目花俏的報導雜誌、電影海報和電玩的大量生產為根據(對大眾而言,這些大量生產的媒材,展現了科幻小說),來形象化描述科幻小說。我們可能忽略兩件事:其一,人類是唯一有能力自由自在地想像的靈長類;其二,來自於虛幻想像的一切皆以不同形式反映歷史文化的資源。這資源取決於表現知識的形象與比喻或來自各個時期、文化的幻想,所以它是進化發展的。同時我們也要接受這個事實:人類並非完全理性,因此人類必須運用想像力來理解生活的世界並據此行事。再者,最早使用語言的人類也同時想像了最初的謊言。換句話說,最初「有意杜撰的虛構故事」:第一個叫「狼來了」的人而當時並沒有狼,所以這嚇壞村民的人正是第一位杜撰小說的作者。小說透過語言將目前或最終不存在的東西一如真實般的表現出來。

當世界改變,狼也改變了,但是小說的存在與影響並沒有改變。一直以來,「想像」讓人類知道他們居住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為了認識世界,人類必須創造神話。最初遠古的人類召來眾神並為所看到周遭的混沌賦予意義;神祇的出現,混沌有了形與義,變成宇宙。而秩序繼續取代置之腦後的混沌:從前不可理解的雷電以宙斯的出現和行為來解釋並證明其正當性;風神的出現賦予了風正當性;海洋和它的狂暴則被合理化為海神波賽頓;農耕女神的恩典給人們農耕收成的食物。在此僅引述希臘神話中的例子,其他文化也同樣有想像的神、女神出現與故事來賦予自然現象的世界秩序。另外有些人透過經驗,漸漸地感知世界和存在現象是自然的和可以理解的,從習慣、傳統、文化累積建構的知識,而隨著不斷變化的理論與科學的到來,繼之是科幻小說的發展。

2013年10月2日 星期三

幻奇文學概述

二十世紀初,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學者陸續發表有關十九世紀幻奇小說詩學與主題研究專書和評論,帶動了幻奇文學(註1)的研究風潮。往昔受忽略的幻奇小說家相繼成為法國最權威的文學期刊Europe專刊的主題作者,有關La litérature fantastique 的著述紛紛出版,許多大學的現代文學課程皆開設幻奇文學的相關課程,眾多的博士生投入此文類的比較研究行列。在法國新修辭詩學家Todorov的幻奇詩學理論專書的影響之下,蔚為一波波批判與贊同觀點的延續研究潮,幻奇文學研究因此和新修辭敘事學與比較文學研究更緊密結合。雖然,美國的比較文學學者普遍認為幻奇文學僅屬於大眾文學或次文學,或是文化現象的論述,然而在歐洲,尤其今日的法國,視幻奇文學是比較文學的主要學術研究,著重分析研讀的作家亦是經典作家(如Apuleius、Dante、Milton、Swift、Goethe、Hoffmann、Nodier、Gautier、Poe、Mérimée、Wilde、James、Kafka等),立足於詩學修辭傳統、解析幻奇敘事與想像的文學性及其詮釋學的目的性和語文的歷史性,探討跨語言文化的虛幻想像的美學化與再現的神話創造通性。

幻奇文學書寫在文學史上總是以不同面貌呈現,由巴比倫The Gilgamesh Epic、希臘Iliad和Odyssey、羅馬Virgil的Aeneid、Apuleius的The Golden Ass到二十世紀Tolkien的The Lord of the Rings、Rowling的Harry Potter系列小說。而二十世紀至今,奇幻(Fantasy)小說、科幻、哥德式恐怖小說等的創作,在文學史上敘事文類空前的蓬勃發展,當代的電影、電玩與漫畫的盛況則普遍反映這樣的文學書寫現象。近年來,德、法、英等歐洲文學學者,正視幻奇文學在當代的被接受度與普遍特性,尤其是對年輕讀者群的吸引力,希望透過此一最具時代性與時間性的文類,回歸文學的核心藝術性:語言文字,並且以跨領域與多元的方法,拓展文學研究的廣度、深化文體修辭的訓練與文學想像的研究。二十世紀末期至二十一世紀,以虛幻想像為特性的幻奇文學,在托爾金的史詩式奇幻The Lord of the Rings的影響下,奇幻(Fantasy)小說則成為當代幻奇的主要敘事類型。近代有歐美學者,研究牛津大學語文學學者兼具奇幻小說大師身份的托爾金教授(當代中世紀文學權威Tom Shippey教授譽為「世紀作家」)的作品,透過語文學的觀點,分析研讀其穿越時空的故事敘事,並且在歐美學術界,以奇幻小說與中古歐洲傳統之間的互文性、共時性與歷時性,發展出中古世紀學(Medievalism),其中有北歐、日耳曼英雄史詩、亞瑟王文學、中古騎士傳奇研究的復興與歐洲中世紀文化的再探索,帶動了現代文學學者與中古歐洲的連結。

相對於歐美的學術發展,幻奇文學在國內學術界的文學或比較文學研究尚屬新興階段,甚至被誤解為特定理論套用論證的文本論述,忽略文類研究的基本是詩學(此處指的自希臘羅馬至今發展的文學理論詩學)與修辭學,幻奇創作的根源是虛幻想像。而國內對幻奇文學感興趣且持續鑽研此領域的學者亦不多,他們散見於全國不同的學術角落耕耘,如中央研究院、交通大學、台灣大學、台灣師範大學、清華大學、中興大學、東華大學、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等。因此,為了發展幻奇文學與敘事修辭及文體的研究,並整合國內外研究成果與人才交流,幻奇文學暨新修辭研究室(註2)自2007年8月由教育部顧問室補助成立以來,多方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參與,並藉由幻奇文學與文學想像研究之「意趣」來省思文學性的真義;透過新修辭學的方法,重新面對與學習自古至今的文學詩學與修辭之「妙律」。研究室計畫內容包含開設學期密集、寒暑期課程,以擴展、訓練、充實國內此研究領域的人才;舉辦幻奇文學/新修辭研討會、演講、工作坊、座談,強化學術研究的論證,以增進此研究領域學者的國內外交流。

2013年9月30日 星期一

想像研究中心聯絡方式

電話:03-8635312
Phone:+886-3-8635-312

傳真:03-8635940
Fax:+886-3-8635-940

電子郵件:godofmerlin@msn.com
E-mail:godofmerlin@msn.com

地址:97401 花蓮縣壽豐鄉志學村大學路二段一號
ADD.:No. 1, Sec. 2, Da Hsueh Rd., Shoufeng, Hualien 97401, Taiwan( R.O.C.)

2013年9月28日 星期六

想像研究中心的由來

法國的文學、哲學與文化理論位居世界主流地位,二十世紀的結構主義、存在主義、現象學、解構主義、精神分析、詮釋學等主流理論均來自法國。為提昇人文研究的國際影響力,本計畫籌備在台灣設立法國異邏輯想像研究中心(Centre de Recherches sur l’Imaginaire,簡稱CRI。1966 年由Gilbert Durand 創立,傳承Mircea Eliade 和Gaston Bachelard 的理論,稱為「Grenoble 學派」,目前全球的學術單位有六十多個異邏輯想像研究「衛星」中心。)的亞洲辦公室。與法國人文理論同步研究與發展,立足國際人文理論研究領域的最前線。三年準備工作期間,分別在硬體組織、研究專業實力養成、籌備小組執行力、學術活動規劃落實和提高學術能見度與國際接軌部分。

循序漸進,架設網頁,學術部落格或臉書,接受法國CRI 中心的技術指導和學術資源,國內研究團隊定期開會、舉辦讀書會學習和精進異邏輯想像最新的理論方法和應用。每年邀請法國CRI 中心主任和與異邏輯想像研究專家學者來台演講與指導工作坊,計畫研究團隊共同發展此跨領域研究方法與理論。協同研究員定期進行傳習指導,帶領中文領域研究比較神話和民間文學及研究歐洲文學影像視覺修辭的年輕學者,進入當代法國最新理論的學術圈,以增進研究視角。並透過中西文學與文化學者的翻譯、共同研究,完成國內的原住民神話和中國神話、神怪、民間文學的想像理論國際化。未來正式運作的CRI 台灣辦公室,計畫與Grenoble CRI 在全球約六十多個異邏輯想像研究「衛星」中心建立完整交流網絡與落實學術合作,使台灣在異邏輯想像理論的人文研究領域發揮國際影響力。